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工业>>正文内容

三一重工总工程师易小刚:不断创新,我们的底气所在

2021年12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易小刚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易小刚

机器人在4万平方米的厂房中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装配、涂料、焊接零部件,两台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穿梭在各作业区之间自动上下料……不久前,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

对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兼总工程师易小刚来说,无论是挖掘机、旋挖钻机,还是混凝土泵车、港口起重机,一台台畅销海外的设备背后,是三一工程师们几十年来矢志不渝的创新。

在他的记忆里,很多科研硬仗都是围绕“卡脖子”难题展开的。

时针拨回到2005年。当时,三一重工的拳头产品混凝土泵车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开始批量出口。然而,正当企业踌躇满志“走出去”之际,国外供应商却突然以“自身产能不足”为由,拒绝向三一重工继续提供生产混凝土泵车所必需的高强度复合钢材。订单近在咫尺却难以供货,企业急坏了。

担子落到了易小刚肩上。他发现,制造混凝土泵车需要的钢材,需要能够承受960兆帕(MPa)拉力,而当时国内大多数钢厂生产的主流钢材抗拉强度为300—500兆帕。市场不等人,易小刚马上带着科研团队找遍了国内所有类型的钢材料。最终发现一种添加了“20锰钛硼”的钢材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可能达到600兆帕以上。如获至宝的易小刚带领团队以此为突破口,在热处理参数、焊接性能、抗冲击性能等方面开展了密集的实验,最终成功使得替代材料的抗拉性能超过1000兆帕。

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个。易小刚和他的团队们,一次次攻坚克难,通过自主创新,获取了技术专利,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我们依然向国外供应商进行采购,但出发点是对方的零部件必须物美价廉,因为中国人有能力自己生产所有的关键零部件。不断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易小刚说。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惠云钛业上半年营收稳步增长 核心优势护航未来成长

惠云钛业8月30日晚间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6.21%;实现归母净利润1237.07万元,同比下滑;获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55万元,同比增...[详细]

多元业态全面发力 潍柴动力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63.1%

8月30日晚间,潍柴动力交出上半年营业收入超1061亿元,同比增长22.3%,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63.1%的答卷,位居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抢抓行业回暖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结构...[详细]

铁建重工上半年总资产突破255.64亿元 海外市场再创佳绩

2023年上半年,面对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下行调整期,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铁建重工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深耕高端地下装备制造领域,持续巩固提升隧道掘进机、特种专业装备...[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