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聚焦>> 经营参考>>正文内容

我国资本市场深化高水平开放 吸引国际投资者深度参与

2022年11月11日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邢萌

11月9日,2022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长期发展潜力得到国际资金认可,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多家顶级投资机构纷纷发声,认为中国资产能为境外长期资金带来成长性、分散性和超额收益。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成长提供更多机遇。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国民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呈现出恢复向好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潜力巨大,成为近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资本市场规模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扩大,增强了我国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张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已形成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基础,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转型发展“领跑者”,上市公司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充分的投资选择和良好回报。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4800多家上市公司中超八成盈利,共实现营业收入52万亿元,同比增长8.51%,上市公司利润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76%。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技术和业务创新也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吸引国际投资者的一大亮点。

为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证券监管机构持续优化制度规则,拓宽跨境融资渠道,丰富国际化产品供给,为国际投资者配置A股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工具和具有长期潜力的投资机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来华投资。

证券监管机构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持续优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相关制度规则。据证监会数据,截至11月初,行业开放方面,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渣打银行等3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国际化产品方面,中日、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已推出11只中日ETF互通产品、6只内地与香港ETF互通产品,即将推出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ETF互通产品;互联互通机制方面,持续完善沪深港通机制,优化交易日历安排,扩大交易标的范围,同时优化沪伦通机制。

张堃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境外机构不断加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更多的境外资金能够直接投资我国实体企业。这有利于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际机构能够深度参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分享成长红利,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成熟经验和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国证券交易所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大中型银行齐发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细则 首套房贷利率将于9月25日批量调整

9月7日,截至记者发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大中型银行发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细则,包括调整范围、调整规则、申请方式及调整...[详细]

侯孝海带队走进“酿酒界黄埔军校” 校企联动共筑华润酒业“一流酒企”梦

9月初,正值大学生开学报到的日子,来自五湖四海的“青春生力军”带着各自的梦想来到江南大学。而作为白酒界的“新生”,侯孝海团队也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食品发酵行业顶尖学府江南大学,希...[详细]

多家风电上市公司加码海上风电大金重工:海外市场海上风电产品毛利更高

“目前,蓬莱基地有些产品还是在国内市场的,但主要订单来自海外。接下来我们会逐渐调整产品机构,未来蓬莱基地业务将全面面向海外海洋工程(以下简称‘海工’)市场。”9月4日,记者从大金...[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