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聚焦>> 共同关注>>正文内容

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 应用前景待验证

2022年10月17日 来源:证券日报

日前,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相关服务需在刷掌设备上开通。这是继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等方式之后,又一新型支付方式。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支付方式一直在变革,支付机构也希望通过支付方式的创新来扩大市场。从原理上来看,掌纹的信息识别会比面部识别更容易,且安全性相对更高。

识别设备已获专利

记者查询发现,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的简介为“伸手感应,识别支付”,在进入小程序后,页面会提示“未开通微信刷掌服务,请在刷掌设备上开通”。记者测试发现,目前普通用户并不能开通使用该程序。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微信支付已在部分商家接入刷掌支付设备进行测试,但该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截至记者发稿,微信支付并未针对此事进行回应。

据介绍,该程序的账号主体为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名称为“WePalm”。操作时用户需要在刷脸设备上注册手掌并刷脸关联个人微信账号,线下消费时,将手掌对着微信支付设备扫描区,设备确认完成后进行支付。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腾讯公司”)针对刷掌支付动作频频。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腾讯公司自2021年11月份申请了识别模组及掌部生物信息识别设备专利;2022年3月份,腾讯公司申请了“刷掌设备”专利;8月份,腾讯公司申请了“微信刷掌服务”“微信刷掌支付”等相关商标,涉及广告销售、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多个国际类别。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刷掌支付与刷脸支付一样,均属于生物识别技术,根据目标掌纹图像区域进行身份识别,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度,并应用在支付领域。疫情背景下,戴口罩已经成为多数用户的习惯,从便利性角度来看,刷掌支付或许比刷脸支付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应用前景待验证

纵观行业,目前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

而刷掌支付并非一项新型技术,据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就有银行尝试应用刷掌支付,并推出全国首台掌静脉识别银行自助机。但随后几年里,迟迟未见大面积普及推广。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实现大面积推广或与用户移动支付使用习惯、以及对该技术的安全担忧有关。

根据2022年4月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的报告》(下称《报告》)显示,95.7%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常使用扫描或出示条码完成支付,20.2%的用户不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同时,用户希望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由国家相关机构掌握,做好生物信息安全存储,确保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用户对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度,侧面反映了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推广的难度和问题。以全球视野来看,亚马逊的刷掌支付在美国有一定的商业应用,处于推广阶段。国内微信和支付宝在刷掌支付方面均已有一定研究和探索,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显示出相关应用探索正在加快。

王蓬博表示,“从鉴权角度看,在信息不被泄露、乱用的前提下,生物识别技术更加安全、方便,拥有更好的便捷性和高识别率等特征。”

对于刷掌支付的商用前景,于百程表示,生物特征识别支付方式的推广确实面临一定问题,若用户对数据安全问题持续担忧较多,则该技术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刷掌支付应用前景待验证,其后续普及可能会面临机具推广、布设和用户使用习惯改变等问题。但从技术本身来看,生物识别技术是支付介质随着科技进步而变化的趋势之一,且这个趋势不可逆。”王蓬博表示。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四大行下调房贷利率 购房者能省多少钱

自8月31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后不久,“中农工建”等四大商业银行昨天发布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规则,为今年9月下...[详细]

中国新能源汽车“方阵”闪耀德国慕尼黑车展

作为最早创办于1897年的全球五大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情况是,近几年慕尼黑车展的势头显著下滑,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流汽车品牌缺席,展会规模也逐渐缩小。在今年...[详细]

瑞幸酱香拿铁日销1亿元 顺丰同城守护“美味”体验

“美酒加咖啡,就爱这一杯”,最近,瑞幸和茅台推出的“酱香拿铁”全网刷屏。网友们纷纷“上头”玩梗,“满杯茅台去咖啡液”“喝了茅台联名咖啡能否开车”“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等话题也冲...[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