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聚焦>> 共同关注>>正文内容

科技巨头为何频频访华

2023年06月18日 来源:经济日报

6月14日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到达北京,并发布微博。不少人感叹,又来一位科技大佬。苹果CEO库克、高通CEO安蒙、三星掌门人李在镕、特斯拉CEO马斯克……细数一下,今年以来,跨国科技巨头频频访华,名单还真长。

跨国科技巨头频频访华,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极大不确定性,新冠疫情、高通胀、乌克兰危机、金融领域动荡等不利因素,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挑战。世界经济前景黯淡,中国经济成为难得的亮点。

从软环境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又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为中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贸促会5月30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97%的外资企业对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外资政策评价为“满意”以上,超七成受访企业表示在华产业链布局将维持现状或将对在华产业链进一步本土化。

从硬实力看,中国有成熟、完整、高效的工业生产体系,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中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技人力资源,工程师数量约占全世界1/4,每年培养的工程师相当于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的总和。中国有强大的创新支撑发展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2022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排名首位,占全球申请总量的1/4以上。

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环境,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产业配套,对跨国科技企业来说,中国都是无可取代、难以放弃的合作共赢之地。

跨国科技巨头频频访华,也体现了美国“脱钩断链”行为的不得人心。

美国自2018年起就推动对华“脱钩断链”,采取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等种种措施,企图抑制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几年过去,美国“脱钩断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损人害己的同时,破坏了国际经贸秩序,损害了各国企业利益。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其目前追踪的44项技术中,中国的全球领先优势扩大到37项,涵盖国防、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和关键量子技术等领域。美国商会发布报告称,与中国脱钩将使美国投资者每年损失250亿美元资本收益,美国GDP因此损失最多高达5000亿美元。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不利因素,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科技巨头频频访华,显然不是个别人的一时冲动,而是众多跨国企业经过慎重观察和投资实践,不约而同对中国经济投下的信任票和支持票。期待彼此间的理解、尊重与合作,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四大行下调房贷利率 购房者能省多少钱

自8月31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后不久,“中农工建”等四大商业银行昨天发布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规则,为今年9月下...[详细]

中国新能源汽车“方阵”闪耀德国慕尼黑车展

作为最早创办于1897年的全球五大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情况是,近几年慕尼黑车展的势头显著下滑,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流汽车品牌缺席,展会规模也逐渐缩小。在今年...[详细]

瑞幸酱香拿铁日销1亿元 顺丰同城守护“美味”体验

“美酒加咖啡,就爱这一杯”,最近,瑞幸和茅台推出的“酱香拿铁”全网刷屏。网友们纷纷“上头”玩梗,“满杯茅台去咖啡液”“喝了茅台联名咖啡能否开车”“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等话题也冲...[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