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北京 —— 京东集团于8月14日晚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财报数据显示,京东当季总营收同比大增22%,远超市场预期的15%,实际营收高出预期近220亿元,展现出核心主业的强劲增长动力。然而,这份亮眼的收入成绩单背后,却是集团整体经营利润的“断崖式”下滑——本季度京东在GAAP(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亏损近9亿元,而此前单季度盈利常年在百亿元以上。
这一剧烈反差,直指京东当前最引人瞩目的战略举措:外卖业务的全面出击。市场分析普遍认为,京东核心业务创造的巨额利润,几乎被新业务,尤其是外卖的巨额投入“一键清空”。
主业强劲增长,国补成关键引擎
本季度,京东商城板块成为财报最大亮点。自营零售业务收入达2824亿元,同比增长近21%,远超预期。其中,家电、通讯等“通电产品”销售增速飙升至23%,而一般商品销售增速则稳定在16%左右。分析指出,这一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以旧换新”等消费补贴政策(国补)的持续利好,对京东核心用户群体产生了显著拉动效应。
更为难得的是,商城板块的盈利能力同步提升。经营利润同比大增38%至139亿元,利润率同比提升近0.6个百分点,不仅超出市场预期,也打破了“618大促投入增加将压制利润率”的普遍担忧。
外卖“烧”出天量亏损,市场预期被大幅刷新
与核心主业的优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业务的巨额亏损。财报显示,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总亏损高达148亿元。此前,市场对京东外卖业务单季亏损的普遍预期在90亿至100亿元之间,而实际亏损规模远超预期。
多家分析机构(如海豚投研)据此推断,仅外卖业务的亏损就至少在120亿元以上。这一数字意味着京东几乎将商城和京东物流创造的所有利润,全部“精准”地补贴到了外卖及其他新业务的开拓上。
亏损的根源在于激进的营销投入。本季度,京东整体经营费用同比暴增63%,其中营销支出更是同比暴增151亿元,比已很高的市场预期还要多出80亿元。创新业务的毛利率也从上季度的20%暴跌至-4%,反映出外卖业务的配送收入远不足以覆盖高昂的配送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分析指出,外卖的巨额支出并非主要从商城板块“腾挪”而来,而是近乎“净新增”的额外投入,这进一步凸显了京东在新业务上孤注一掷的决心。
战略扩张引担忧,未来走向成谜
京东的“摊大饼式”多元化战略正引发市场对其资源分散和管理层专注力的担忧。除了外卖,京东还在即时零售、酒旅、海外业务等领域多线出击,甚至意图收购海外本土零售商。
尽管核心主业的强劲表现为主业提供了“回头”的选择权,但持续的巨额亏损已产生实际影响:京东已暂停了自5月13日至6月30日的股票回购计划,这被视为公司现金流优先用于新业务扩张、而无暇顾及股东回报的信号,对依赖高股东回报的价值投资者构成利空。
展望未来,京东新业务的亏损规模仍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本季度的超预期亏损可能迫使市场进一步上调对后续季度的亏损预期;另一方面,京东CEO已公开表示“不会恶性补贴的内卷”,且自6月宣布日单量突破2500万后,再未公布更高数据,加上竞争重心向“淘宝vs.美团”转移,市场也存在京东可能收缩战线、亏损收敛的预期。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是一份“割裂”的成绩单。它既证明了核心商城业务在国补红利下的强大韧性,也暴露了新业务战略扩张所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和战略风险。京东的外卖梦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其烧钱换市场的决心,更考验其在主业增长红利期结束后,能否实现新业务的自我造血能力,以及避免“摊大饼”带来的管理失焦。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和管理层指引,将成为判断京东此轮战略转型成败的关键。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是一份“割裂”的成绩单。它既证明了核心商城业务在国补红利下的强大韧性,也暴露了新业务战略扩张所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和战略风险。京东的外卖梦能否成功,不仅...[详细]
8月14日晚间,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加24.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大幅扭亏。报告期内,公...[详细]
中国的外卖大战正酣,大洋彼岸也不甘示弱,电商巨头亚马逊计划在年底前将在美国的生鲜当日达服务范围扩大一倍。供应链和成熟的物流固然是亚马逊的优势,但生鲜电商是一门慢生意,想要盈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