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企业要闻>> 国有企业>>正文内容

AMC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明确

2025年04月14日 来源:北京商报

26年风雨洗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见证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变迁,从成立之初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助力国企改革,到如今多元探索、创新业务模式的稳健前行,AMC走向成熟。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促进AMC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意见措施,明确拓展咨询顾问、受托处置资产、破产管理人等中间业务,探索发展轻资产业务经营模式,在新“路线图”下,AMC又将如何续写新篇?

北京商报

聚焦主业严守风险底线

1999年,财政部出资400亿元成立中国华融(已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中国信达、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主要采用打折收购、打包处置、打官司追偿模式,用以剥离、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2012年《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可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此后,监管再度发布政策允许地方AMC扩容。地方AMC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并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为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部分AMC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而是涉足房地产开发、股权投资、多元化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但盲目扩张也埋下风险隐患,2018年后,AMC掀起了纠偏大幕,随后四大AMC逐步剥离非主业资产,开启“瘦身”,回归不良资产主业。

《指导意见》也再次重申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的重要性,为了凸显AMC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作用,监管明确,提高不良资产尽职调查、估值定价、存续期管理、重组增值运作、资产处置等能力。加强不良资产处置生态体系建设。拓展咨询顾问、受托处置资产、破产管理人等中间业务,探索发展轻资产业务经营模式。

在分析人士看来,提高不良资产尽职调查能力,能够让AMC在收购资产前更精准地掌握资产状况,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收购风险,为后续估值定价提供可靠依据。中间业务的拓展,使AMC能够凭借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分散经营风险。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指出,强调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有助于AMC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将资源集中于不良资产处置这一核心业务,更好地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轻资产业务经营模式则有助于AMC摆脱对大规模资产持有和重资本投入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为防止系统性风险,《指导意见》也明确,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制定或修订出台适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和风险特点的机构管理、资本监管、资产分类等制度,逐步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监管制度体系。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做实风险早期干预,防范风险积聚。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根据公司风险状况等合理匹配监管资源和措施,加强差异化监管。

高质量发展路径怎么走

剥离非主业,回顾不良资产主业后,AMC相继将目光聚焦至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风险化解等方面,从中信金融资产、中国信达发布的2024年年报中可见一斑。

中信金融资产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中来源于大型商业银行的收购成本为人民币120.95亿元,占比提升9.4个百分点。2024年,中国信达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超2200亿元,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超1400亿元,为多个省份高风险中小银行量身定制风险化解方案。同时,助力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年内落地项目33个,投入资金近170亿元,实现保交房2万余套,带动货值超810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面对日益上升的资产质量压力,银行纷纷加速“甩包袱”,个贷不良资产转让市场迎来了活跃期,地方AMC对这项业务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大。北京国通资产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收购个贷不良资产包26个,针对借款人分布30余个省市、逾44万户、总体债权规模近170亿元的实际情况,以协商调解、结构优化、利息减免、延展期限等方式重组债务。

《指导意见》中也要求,AMC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积极加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力度,服务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鼓励发挥知识、技术、法律等专业优势,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房地产政策,支持受困房企项目纾困化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看来,AMC凭借专业能力,能够深入剖析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成因,并制定针对性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助力这些机构化解风险,维持区域金融秩序稳定,进而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对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AMC可从更为长期的参与者视角出发,在化解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以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方面,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接下来AMC应设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对不同类型不良资产,如房地产不良项目、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等进行深度分析,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精准预判风险走势与资产价值变化。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风险预警与监测平台,实时跟踪不良资产项目的风险变化情况。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如资产价值波动、债务人还款能力变化等,一旦指标触及预警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王剑辉如是说道。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AMC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明确

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促进AMC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意见措施,明确拓展咨询顾问、...[详细]

推动上市国企发挥“领头雁”作用 浙江国资将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力度

4月7日,浙江省国资委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证监局召开省属国有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工作座谈会,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大力支持省属国有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详细]

凯盛科技: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筑牢产业链安全彰显央企担当

近日,国际贸易格局突变,国内众多企业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具备“国产替代”、“自主可控”能力的优质企业。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多年来,凯盛科技力争填补产业链空白,产业布局...[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