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聚焦>> 财经观察>>正文内容

平台大战重燃,竞争逻辑重构?

2025年04月23日 来源:经济观察报

京东与美团外卖市场之争持续升级,吸引众多消费者眼球。今天(4月22日)两家公司股价却都出现大幅下跌,算是资本市场对外卖之争的一种表态。

这与很多消费者、商家和骑手表现出的态度截然不同。对消费者而言,外卖市场竞争加剧可以提供更多“薅羊毛”的机会;对于商家和骑手来说,随“新东家”入局带来的市场竞价可能会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毕竟,京东喊出了“0佣金”“五险一金配送员”和“百亿补贴”,若能实现,三方都是受益者。

而资本市场心存疑虑,是因为这场外卖大战似乎短期内很难看到赢家。在京东入局之前,外卖市场基本上算是美团一家独大,新玩家的进入带来竞争,有可能会使市场份额重新划分。但问题在于,京东进入外卖市场所采取的策略,比如“0佣金”“五险一金配送员”等,明显是在重塑之前外卖市场的成本结构。资本会担心,即使京东成功获取了市场份额,它是否有能力赚到足够利润?这仍然是一个悬念,可平台为了争夺外卖市场的巨额投入却是实实在在的。

就平台经济的发展而言,这次外卖大战的底部商业逻辑并不晦涩,它体现了平台经济壮大后,彼此之间边界正在逐渐消失的客观现实。以前的互联网企业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比如京东、阿里聚焦零售,美团专注外卖,滴滴负责出行,抖音掌握内容流量,微信主攻支付,但当它们平台化之后,因为都掌握了巨大的流量和用户,就都产生了包办“一站式生活服务”的野心。

如果回到六七年之前,类似这种平台之间的大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当时的资本对此并不反感,因为大量烧钱竞争的同时也起到了市场加速渗透的作用,使各种新兴商业模式深入人心,结果是做大蛋糕式的多赢。但众所周知,这种跨界扩张后来遭遇了急刹车,反垄断、用工规范、禁止“二选一”……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平台之间纷纷默契握手言和,停火息战。

对于这场新的平台大战,资本市场有所疑虑可以理解。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各互联网公司实际上都在共同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局势,内有需求不振,外有特朗普加税,还要面对用户和市场的饱和,各方都担心会出现零和博弈或者双输的结局。

如果换一个视角呢?比如从全行业利益出发,会发现互联网企业之间能够燃起竞争热情总不是件坏事。这一波竞争升级除了重新划分市场份额之外,同时企业的主动作为还反映了市场信心的触底回升,对资源配置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和创新而言,更积极的竞争也益多害少。

但需要指出的是,平台经济边际成本极低、网络效应极强的天然特性决定了,平台经济之间的竞争很容易滑向垄断竞争和恶性竞争,一方面是市场容易“赢者通吃”,萌生垄断冲动;另一方面则是平台经济的结构天生鼓励“先抢占规模再谈盈利”,容易引发恶性价格战并向平台用户转嫁价格战成本。这也导致了前一段的监管介入,以及接踵而来的反垄断、反内卷。

也就是说,当下这一波平台竞争,实际是顶着反垄断、反内卷压力下的商战,需要参与者拿出新的市场竞争思维来应对。实际上京东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0佣金”还是“五险一金配送员”,其策略都是主打通过“利他”措施争夺市场,除了挖角商家之外,同时还抓住社会舆论痛点,缓冲了政策风险。

这种新的平台竞争思路颇有古风,类似梁山好汉打出的“替天行道”,或者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无疑会为后来者打开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最终的市场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因为企业不是公益组织,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最终目的还是为股东获取利润,需要精准的算计,所有“利他”措施归根结底还是要为未来的市场盈利服务,否则无法持续。

如果外卖大战最终打掉了原有的超额利润,在向骑手、商家、消费者让利的同时,也为平台争得一定市场新份额,同时股东也获取到合理利润,这无疑是最佳结局。但也不排除“利他”只是一种动摇市场原有秩序的短期手段,等获取市场和话语权之后,再通过制定新的规则获取利润。在各个阶段的商业战争史上,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无论如何,竞争升级总好过万马齐喑。中国的平台经济发展至今已相当成熟,只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我们对潜在的负面效应也无须过多担心。对于行业来说,不妨把这场竞争当成一个风向标,测准风向,等风来时,又是千帆相竞,百舸争流。

责任编辑:蔡伊静
相关推荐
平台大战重燃,竞争逻辑重构?

京东与美团外卖市场之争持续升级,吸引众多消费者眼球。今天(4月22日)两家公司股价却都出现大幅下跌,算是资本市场对外卖之争的一种表态。这与很多消费者、商家和骑手表现出的态度截然不同...[详细]

震裕科技各项业务协同发力 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493.77%

4月22日,宁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裕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29亿元,同比增长18.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493.77%,归属于上...[详细]

科大讯飞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8.79% 大模型项目中标金额和中标数量均第一

4月21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归母净利润为5.6亿元。具体来看,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