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聚焦>> 经营参考>>正文内容

快手子公司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遭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 直播电商乱象再引关注

2025年09月20日 来源:中国企业报道

2025年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对快手旗下全资子公司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快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立案调查。此次立案源于消费者集中投诉及前期核查发现的系统性问题,涉及虚假宣传、销售三无产品、偷税漏税等多项违法行为,暴露出直播电商行业监管漏洞与平台主体责任缺失的深层矛盾。

案件起因:红蓝光育发梳投诉牵出平台纵容乱象

此次立案的直接导火索源于2025年7月的一起典型消费纠纷。消费者通过快手平台“泽铭爆品集中营”店铺,花费399元购买了一款宣称能“治疗秃发、白发转黑”的红蓝光育发梳。然而,收货后发现产品为全英文标识的三无产品,扫描外包装条形码竟显示为“紫砂壶”。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店铺累计销量已超5万单,但商家未上传营业执照,且拒绝开具发票。消费者向平台投诉后,快手仅提出“补偿200元并退货”的解决方案,并要求消费者停止维权,纵容商家继续销售问题商品。

该事件经社交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哗然。消费者质疑成都快购作为平台运营方,不仅未履行资质审核义务,还涉嫌与商家合谋逃避税收监管。随后,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及警方均收到举报,但商家仍持续运营,直至市场监管总局介入调查。

监管行动:总局重拳出击,直播电商合规化提速

市场监管总局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成都快购作为“快手小店”的运营主体,长期存在三大违法违规行为:

未依法履行平台主体责任:未要求商家公示营业执照,导致消费者无法追溯主体信息;

纵容虚假宣传与售假:对商家宣称“治疗功效”的医疗用语未采取必要措施,放任三无产品流通;

涉嫌偷税漏税:商家拒绝开具发票,平台未建立税务合规监管机制。

此次立案被视为监管层对直播电商行业的一次“精准打击”。数据显示,近一年内,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涉及法律诉讼超360起,其中侵害知识产权类案件占比超40%,而成都快购作为核心运营方,涉诉案件达789起,涉案总金额超16万元。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严格依照《电子商务法》推进调查,重点核查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商家资质审核流程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行业反思:直播电商野蛮生长背后的治理困境

成都快购案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直播电商领域已爆发多起重大争议:

知识产权纠纷频发:快手平台多次因商家销售假冒“云南白药”“五粮液”等品牌商品被起诉,仅2025年二季度,相关案件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虚假宣传屡禁不止:某钻石主播宣称“紫砂壶能养生”的直播片段被网友扒出,其推广的“养生壶”实为普通陶器,但平台未及时下架相关视频;

税务合规成盲区:多家店铺通过“个人账户收款”“不开发票”等方式逃避监管,成都快购被指为商家提供“税务灰色操作”技术支持。

业内专家指出,直播电商的“低门槛、高流量”特性吸引了大量中小商家入驻,但平台为追求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往往放松资质审核与内容管控。此次立案或成为行业转折点——监管层正通过“个案查处”推动“规则重构”,未来平台需在算法推荐、商家准入、售后保障等环节建立全链条合规体系。

企业回应与未来走向

截至目前,快手官方尚未就立案事件发布正式声明,但其股价在公告发布后单日下跌3.2%。分析人士认为,若调查认定成都快购存在主观纵容行为,快手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及声誉损失,甚至影响其港股上市进程。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呼吁,直播电商应建立“商家实名制+商品溯源码+平台先行赔付”机制,同时建议立法机关修订《电子商务法》,明确平台对虚假宣传的连带赔偿责任。随着“双11”购物节临近,此案也为行业敲响警钟——野蛮生长时代终结,合规化竞争才是未来方向。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快手子公司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遭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 直播电商乱象再引关注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呼吁,直播电商应建立“商家实名制+商品溯源码+平台先行赔付”机制,同时建议立法机关修订《电子商务法》,明确平台对虚假宣传的连带赔偿责任。随着“双11”购物节临近,...[详细]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加速脑机接口技术落地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当前,脑机接口医疗应用正迎来政策、标准、资本与技术的多重利好,未来谁能在合规性、临床价值与商业模式上率先实现突...[详细]

回收率不足三成 我国废旧纺织品"焕新"卡在哪

尽管旧衣物回收箱在很多城市小区普及,免费上门的线上回收模式也备受青睐,然而大量废旧衣物被回收后,除了一部分进入二手市场,大部分难逃被送往垃圾焚烧厂的结局。记者采访了解到,加上更...[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