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期临近,记者走访看到,景区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防暑消夏产品在政策红利助推下广受欢迎,城镇以商文旅融合拓展夜间多元业态……各地频出“妙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有力带活“避暑经济”。
挖掘资源打造“避暑胜地”
近日,位于吉林省白山市的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开启夏季运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吸引大批游客来此避暑休闲,打卡滑雪场的“22℃夏天”。
“这个暑期度假区客流量预计超30万人次。”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市场推广部负责人类雁文说。
吉林长白山的森林康养、浙江东海之滨的观海纳凉、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草原自驾、云南曲靖的乡村旅居……近年来,得益于广阔的疆域和多样的地理气候,我国避暑游目的地类型持续拓展,热度不断攀升。
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亲子游、大学生出游是这个暑期的主力出游人群。西北、东北等区域成为避暑游首选目的地,酒店预订增幅位居前列。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金刀峡景区是一条全长约10公里的幽静峡谷,景区依托生态条件,打造了特色溪降运动。
到森林公园健步走,在湖边亲水嬉戏,在消夏晚会上表演节目……在贵州遵义习水县,避暑旅居成为新时尚。依托贵州习水国家森林公园,当地擦亮生态度假旅居品牌。“全县6个乡镇的28个避暑地产项目,有3.6万户已入住的业主,此外还有酒店、民宿等7.9万多张床位。”习水飞鸽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余熠说,“随着避暑客陆续抵达,客流量预计在暑假期间达到峰值。”
政策红利催热“清凉消费”
眼下,高温天气叠加政策红利助推,带动消暑类家电走俏,催热“清凉消费”。
在重庆忠县各大商超,空调、风扇等产品进入销售旺季,加上各种补贴政策带来的效应,购买相关家电的顾客逐渐增多。“这款空调加上国补,能省2000多元,现在购买感觉非常合适。”在苏宁电器忠县店选购空调的顾客王杨柳说。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更多市民享受到政策红利与品质生活的双重升级。“6月以来,国家补贴有力推动绿色消费,高能效空调销售占比超过80%。”苏宁电器忠县店负责人郭朝斌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商家还提供免费上门拆旧、安装及延长保修等“一站式”服务,降低消费者的换新门槛和使用成本;部分卖场顺势推出“清凉套餐”,将空调与冰箱、电风扇等组合销售,带动销量不断攀升。
作为融合文化创意与饮食消费的特色产品,文创雪糕也成为“清凉消费”的亮点。
创新场景点燃“夜间经济”
作为重庆南岸区滨江路南滨路沿线重点城市更新项目之一,“岸香南”全景式滨江露台商业街6月20日正式开街亮相。当地对约5000平方米的滨江商业空间进行更新,引入20余家餐酒等品类品牌,打造“江岸微醺生活社交场”。
坐在贵州黔南龙里水乡贵秀剧院里,全息投影的灯光夹着水雾,凉气扑面而来。入夏以来,每天都有旅行团造访这里观看《贵秀》等沉浸式剧目,感受贵州山水文化魅力。剧院总经理徐利名说,为吸引暑期客流,剧院联合旅行社开通“避暑直通车”,覆盖高铁站和机场,接下来还将推出“民宿+演艺+夜游”的避暑联票。
“发挥‘凉资源’作用,不断满足多层级消费群体的多元需求。”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辛本禄认为,夏季也可深挖冰雪文化潜力,开发主题文创与演艺活动,既能吸引夏季客流,又能为冬季市场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