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间,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石化”)披露的《关于实际控制人增持计划的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陈建华计划自2025年4月9日起12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本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
“增持行为通常被视为对公司未来发展和业绩的积极预期和信心的体现。不设定价格区间的增持更加灵活和自主,增持方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灵活地选择增持的时机和价格。”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向记者表示。
大手笔战略性增持
陈建华系恒力石化实控人之一,在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前,陈建华、范红卫夫妇通过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恒力石化53.11亿股,持股比例75.45%。今年2月中旬,陈建华曾受邀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并深受鼓舞。
公告显示,此次增持基于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刻践行,以及对新时代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重大机遇的精准把握。陈建华深植国家情怀,着眼“十五五”规划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蓝图,以产业报国的使命担当,通过战略性增持彰显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念。此次增持既是陈建华对恒力石化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度认可,更是对中央“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决策部署的主动响应。
值得关注的是,恒力石化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曾多次通过增持股份的方式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上市公司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在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前,恒力石化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累计实施增持金额近10亿元。
恒力石化也长期坚持通过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等方式积极回馈投资者。自公司重组上市以来,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实施回购金额超30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23.71亿元。其中,累计分红金额占到了公司期间累计归母净利润的41.08%,并大幅超过公司从资本市场所募集的资金规模。
油煤化融合优势凸显
恒力石化是国内最早投产的民营大炼化企业,公司拥有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500万吨/年现代煤化工装置、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和1660万吨/年的PTA装置四大产能集群,构筑了“世界级化工型炼厂+现代煤化工装置”集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战略支撑平台,同时在差异化纤维、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和可降解新材料等下游化工新材料领域拥有完善的产能布局,进而具备“大化工平台”和“新材料延伸”的体系化产业格局。
据恒力石化披露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7.6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05亿元。
恒力石化4月8日披露的近期经营情况公告显示,公司正强化全产业链挖潜,生产运营整体保持正常。对于近期关税影响,恒力石化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主要原料为原油、煤炭,其中原油主要产地是中东各国,本次加征关税对公司现有原料采购没有影响。公司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本轮加征关税对公司整体销售也没有直接影响。此外,本次我国对美国生产的相关化工原料加征关税,预计将带动烯烃下游相关产品提价,叠加国内宏观需求推动行业上行周期,将会对公司相关产品价格提供有力支撑。
“‘油煤化融合’的综合成本与产品结构是恒力石化的独特竞争优势。”深圳市优品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顾问李鹏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品结构上,恒力石化不仅具备完善的油化工相关芳烃、烯烃和油品产能产品,还拥有醋酸、己二酸、聚甲醛和液氨等煤化工以及民用丝、工业丝、功能性薄膜和高性能塑料等丰富的下游产品布局;综合成本上,恒力石化各类油、煤、化大型装置通过园区管道一体化耦合并实现上下游贯通。同时,园区自备的电厂、码头等公用工程,也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尤其是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回落以及国内煤炭价格中枢的不断下行,公司油煤化一体的综合成本优势也将更加凸显。
4月8日晚间,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石化”)披露的《关于实际控制人增持计划的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陈建华计划自2025年4月9日起12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详细]
中研普华研究员袁静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变电工业绩下滑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方面,多晶硅市场价格跌破生产成本且持续低位运行,导致多晶硅业务出现较大亏损;另一方面,疆内煤炭销售...[详细]
4月1日晚间,西藏矿业发布了2024年年报,公司去年营收6.22亿元,同比下滑22.76%;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滑31.79%。记者注意到,西藏矿业锂盐产量去年仍未突破万吨级。去年公司的锂盐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