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市场第七年,全球原创和最大的燕麦饮料公司OATLY或要“断臂”。7月23日晚间,OATLY发布2025年度第二季度财报称,公司已启动对大中华区业务的战略审查。财报显示,2020年以来,OATLY营收增速呈现下滑趋势,连续五年净利润亏损。OATLY所依赖的餐饮服务渠道销售额下降,是业绩下滑的主因。剥离大中华区,对OATLY会是步好棋吗?
大中华区或被剥离
财报显示,OATLY 2025年二季度收入增长3%至约2.08亿美元;毛利率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至3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55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净亏损3040万美元增加了2550万美元。
聚焦到大中华区,OATLY二季度大中华区收入减少6.4%至27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880万美元。大中华区分部的下滑主要是由于餐饮服务渠道的销售额下降,因为该业务超过了新客户的初始销售额,但零售渠道的增长部分抵消了这一下降。
OATLY在财报中特别提到“大中华区业务战略回顾”,表示“公司已启动对大中华区业务的战略审查。该审查将考虑一系列选择,包括可能剥离大中华区,以加速增长和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
OATLY进一步说明,“在此次评估期间,公司继续在大中华区市场运营,包括运营其生产设施,并继续致力于客户、消费者和员工,以加速增长并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完成战略审查没有明确的时间表。除非董事会批准了具体行动方案或确定适当或需要进行额外披露,否则公司不打算提供进一步的更新。但无法保证该过程将导致任何交易或战略变化”。
对于剥离大中华区的审查标准,OATLY向记者回复称,“OATLY持续评估公司业务的运营,以确保最大化释放潜力并为长期的成功奠定基础。基于此,OATLY总部启动对大中华区业务的战略评估,旨在加速大中华区业务增长,使其充分发挥价值”。
“OATLY剥离大中华区,有三种可能性。一是放弃大中华区市场,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大中华区所在的亚洲区是OATLY的第三大市场;二是与本土品牌合作,成立新的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可能性也不大;三是独立出来,根据中国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一位熟悉OATLY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OATLY的本土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具备单独运营的条件,如果大中华区独立出来,对OATLY或许是一件好事。
从B端到C端还有多远
进入中国市场七年来,OATLY一直尝试从B端走到C端。但现阶段,无论是OATLY品牌,抑或燕麦奶和新植物基品类,仍需要更多的市场培育时间。
可以看到,燕麦奶在中国仍属于走高端路线的小众品类。尽管OATLY尝试与零售渠道合作,扩张茶饮、烘焙、中餐等餐饮渠道端的咖啡品,但比起动物奶制品,价格还是偏高。
另外,燕麦奶的门槛并不高,本土品牌的崛起,与OATLY形成直接竞争。在天猫旗舰店,植物蛋白饮料回购榜的前三名品牌分别是菲诺、豆本豆和瑞幸,OATLY则位列第四名。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OATLY主打的植物蛋白属于小而精的市场,产品过剩导致动销变得艰难。植物蛋白饮料和其他饮料相比没有突出优势,现制饮品的快速崛起,对于标配产品产生了很大冲击”。
在中国市场,植物蛋白饮料的替代品很多,消费者的口味也并非一成不变。近年来,中国植物基赛道经历了从资本热捧到市场遇冷的明显转折,呈现出“高开低走”的发展态势。如2024年国际头部品牌Beyond Meat宣布暂停中国业务并裁员95%。
OATLY通过场景创新和环保理念保持竞争力,但其餐饮渠道下滑也反映出市场培育的长期性。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中,OATLY大中华区约62%的收入来自餐饮服务渠道,而去年同期为70%。截至2025年6月30日和2024年6月30日的3个月,成品销售量分别为2370万升和2400万升。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消费者对植物基产品的热情有所减退,初期的新鲜感过后需求回归理性;二是产品价格普遍偏高,在经济下行期消费者更倾向性价比选择;三是本土品牌崛起加剧竞争,分流了市场份额。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整个OATLY大中华区处于开拓期、建设期,以及行业步入内卷化的节点。整体去看,OATLY的创新升级迭代能力并不是太出色,另外其硬件、管理、渠道、人员成本比较重。在这样的节点之下,其2025年的利润不容乐观。但OATLY也要在审查2025年完整年度的表现后,再做最后的决策”。
进入中国市场第七年,全球原创和最大的燕麦饮料公司OATLY或要“断臂”。7月23日晚间,OATLY发布2025年度第二季度财报称,公司已启动对大中华区业务的战略审查。财报显示,2020年以来,OATLY...[详细]
7月24日晚间,宏辉果蔬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协议转让完成过户登记暨控制权变更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2025年6月13日,宏辉果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黄俊辉先生与...[详细]
7月24日,雀巢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集团上半年有机增长率达到2.9%,实际内部增长率达到0.2%,定价贡献率为2.7%。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1亿瑞士法郎,自由现金流为23亿瑞士法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