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证券日报》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中,记者深入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发展”)采访调研。该公司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宏对记者表示:“从最初的单一煤电企业发展至今,广州发展已经形成电力、燃气、新能源、能源物流、储能及能源金融等业务协同发展的综合清洁能源产业体系。面对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十四五’期间公司加快了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并且推动业务模式向生产、销售、创新和综合服务复合型转变。”
而下面这组数据,也清晰勾勒出广州发展在“十四五”期间的成长轨迹,诠释了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样本——截至2025年6月份,新能源发电机组从2020年末的96.74万千瓦增至582万千瓦,增幅达到501.61%;已投运风力、光伏电站超140个,可控装机规模为582万千瓦,绿色低碳能源装机占比超76%;资产规模从434亿元增至804亿元。
“风光”项目硕果累累
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绿树成荫是广东省韶关市后坪村“林光互补”的真实写照。后坪村林地曾经是名副其实的“荒山”,长期的严重缺水导致这里长满了芒草及小灌木,“林光互补”发展之路让后坪村脱胎换骨。
一位后坪村村民告诉记者,这一切要从广州发展2018年在这里建武江光伏电站说起,短短3年时间,占地2000多亩、装机容量80MW的武江光伏电站建成,让曾经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了光伏发电的主阵地。伴随着“十四五”时期乡村全面振兴进入新征程的脚步,广州发展在后坪村开始了一系列助农、惠农工作。
记者看到,作为绿色清洁、低碳环保的“林光互补”示范性电站,武江光伏电站的光伏板错落有致排开,架高2米以上,板下种植红白花油茶、鹰嘴桃、贡柑等经济作物,当地村民还充分利用板下空间养羊、养牛、养走地鸡。
“林光互补”的发展模式,不仅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生态答卷”,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为乡民送上一份“民生”礼包。现在,后坪村不仅建起太阳能路灯,而且新铺了马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吴宏向记者介绍,广州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和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光伏+”产业链,持续与广东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深化合作,推进“茶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产业基地示范项目,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广州发展属下光伏区总面积为3.24万亩,光伏区可种植养殖面积为2.20万亩,复合型光伏电站总种植、养殖面积已达1.84万亩,相对于光伏区总面积实现覆盖率约为56.75%,相对于光伏区可种植养殖面积实现覆盖率约为83.78%。
此外,广州发展的风力项目也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25年6月底,广州发展风力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已覆盖全国20个省市。该公司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66万千瓦,其中火力发电可控装机容量为484万千瓦,占比下降到45%;风力及光伏发电可控装机规模为582万千瓦,占比达到55%。
多种能源均衡布局
今年5月份,一艘长279米、宽42.6米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舶——“特雷德”,成功靠泊广州南沙小虎岛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其满载的6万吨LNG货物缓缓卸入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的储罐内。
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是广州发展旗下项目,被列入广东省、广州市“十三五”和“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该站投产至今已顺利接卸LNG船舶16艘次,接卸总量达86.87万吨,极大程度保障了广州市用气需求。
与此同时,广州发展在湖北洪湖的钠离子储能电站已于2024年12月份建成投产,是国内最大容量的钠离子储能电站之一。该公司旗下的佛山高明储能电站的建设也正快马加鞭,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
由此可见,广州发展的能源版图日益丰富。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煤电、气电、分布式能源、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等能源供应的多元结构,多种能源均衡布局。
吴宏分析:“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未来能源供应的核心将是电力,我们判断电力需求会持续增长。同时,电力低碳化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在这一判断下,广州发展集团大幅调整电源结构。为了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十四五”期间,广州发展将电力结构按煤电、气电、新能源进行均衡配比,各类电力供应互补平衡。
业绩保持强劲增长
广州发展在“十四五”开局时就确立了公司的“三大倍增任务”——投资总额、装机规模及天然气供气量实现倍增。这一目标有望在“十四五”收官时超额完成。
财务数据也见证了广州发展在“十四五”期间跨越式增长。2021年至2024年,广州发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攀升,分别为2.03亿元、13.54亿元、16.38亿元、17.32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继续爬坡,达到16.35亿元,同比增长42.56%。
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综合能源企业之一,广州发展深耕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业务拓展到国内26个省市,外延至11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构建“大产业链”,推动产能互融、多能互补、煤气电联动,建设能源产业支撑保障基地,形成产、购、销、储、运、用的综合能源产业链。燃气产业链持续完善,已基本形成燃气上下游一体化路径。煤炭产业链优化升级,拥有完整产业链。广州发展积极引入AI技术建设能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多领域探索开发应用场景。
“十四五”期间,广州发展始终紧紧围绕“建设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企业集团”的目标,打造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样本。
“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目前,我国在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核电等领域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我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其中包括,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十五五”时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吴宏表示,广州发展将把握好“十五五”战略关键期,继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综合能源企业之一,广州发展深耕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业务拓展到国内26个省市,外延至11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构建“大产业链”,推动产能互融、多能互补、煤气电联动,...[详细]
10月15日晚间,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15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固态锂电材料技术合作开发、产品供应、市...[详细]
10月15日,国晟世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本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计划以2.3亿元人民币向国晟环球新能源(铁岭)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后续投资建设固态电池产业链AI...[详细]